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讲 | 数说抗疫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危”与“机”

范周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昨天,中传文产云书院讲座“范周:全球疫情下的文化产业新思考”第二讲“文化产业:疫情是危机,更是机遇”直播结束,网友们反响热烈,据统计昨天直播观看量总量达64万。现将范周教授昨天讲座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最近,网络上有这样一种比喻,说新冠疫情的破坏力可能堪比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占全世界人口的67%,造成1600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00亿美元,经济损失总计达到了3300亿美元。欧洲经济整整倒退了8年。61个国家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经济损失约5万多亿美元。时过境迁,疫情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之处。在世界性的灾难面前人类的损失是空前的。1945年后的75年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均发生巨大变化。疫情直接导致的就是经济衰退,必然带来人口就业上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影响消费的信心,文化产业是精神层面的消费的物化反应。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有一句名言:“凡不能使我毁灭的,必将使我强大”,这句话对于目前国内外的文化产业而言,再合适不过。上一讲我们在全球的视角下对文化产业面对的困难进行了探讨,这一讲我们重点讲一下,什么是文化产业?面对疫情的冲击,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会出现怎样的转折?并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



疫情之中生活和消费的变化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起,全国各个省市和地区陆续按照“全国一盘棋”和“联防联控”的要求,开启一级响应,进入战时状态,多省市将管控责任下沉到社区,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流动带来的感染隐患,所以网友戏称:“待在家里就是爱国”。


这就使得大家在1月底到2月底这段时间内,基本上是老老实实地在家呆了一个月,除了必要的物资采购,基本上都是在家以各种各样的姿势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或者iPad,大多数人从本来可以出门进行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一下子变为在手机上看电影、玩游戏、追剧、刷短视频等。这些明显属于文化产业的休闲娱乐活动、线上的文化娱乐工具,或者说文化生活方式,大家对其都加深了认识。


宅在家的时光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变化,比如纸质图书的回归、短视频的爆发式增长等等。同时,疫情期间大家对文化产业的关注越来越强。这一点在数据中也得到了体现,自1月20日疫情大规模爆发以来,“文化产业”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百度中的搜索指数不断提升,从单日的157次增长至单日的561次,平均值达到390次。


“何为文化产业?”


去年底大火的电视剧《庆余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穿越到过去的男主角遇到卖书老板王启年后对他说:“你这是要垄断文化产业呀”,王启年“灵魂反问”:“何为文化产业?”


图片源自网络


这句台词对文化产业研究者来说印象深刻,因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能碰到一些情况,大家对文化产业的概念不了解,常用文化产业中很小的一部分来概括整个文化产业的特点,这一点是不准确的,得出的结论也常是以偏概全的。


以影视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为例,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文化产业统计额为8.6万亿,电影票房只有600多亿,占比不足百分之一。疫情中,很多文章中提到由于剧组停拍、电影撤档、演艺取消所以文化产业受到了空前的打击,这样的定论是不够客观的。


文化产业有多种概念,一是历史性的概念,比如说后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对于“文化工业”概念的定义;二是统计性的概念,也就是各个国家和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比如说联合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统计方法、世界贸易组织对文化产业的解释和统计方法,还有各个国家的定义及他们的统计方法,常被学界提到的有美国的版权产业、英国的创意产业等,很多时候需要采用国际组织的定义和统计方法,因为各个国家的统计方法不同,没有办法对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直接比较;三是研究上的概念,这些概念是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学者在开展文化产业研究的时候,对文化产业的内容、特性的总结,因为对文化或是产业的侧重不同,不同的学者下的定义也会略微有些不同。


这节课为了更好地还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全貌,在数据和定义上实现统一,我们采用了我国统计上的定义和方法来对文化产业进行界定,同时也能通过数据直观地观察和推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到底怎么样。


从统计上来说,我国共实行过三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分别是2004年版本、2012年版本和现在正在使用的2018年版本。在最新的版本中,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了九个大类,分别是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摄录设备制造及销售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在九大类之下还有43个种类和146个小类,涵盖了当代文化生活从生产到传播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能够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文化产业的发展状态。


众说纷纭文化产业遭重创,事实究竟是怎样?


疫情期间,实物消费、服务消费都被抑制、被冻结,文化产业也不例外,特别是集聚型的文化消费,比如电影、会展等行业,以及文化制造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许多研究报告中也提到,疫情对文化产业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万亿级的,文化产业在第一季度的表现将会有断崖式的下滑。


对于这些观点,我持一定的保留态度。有损失是肯定的,具体的损失程度需要仔细研究。在我看来,要论证文化产业遭受了多大的损失,要分门别类地对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在第一季度遭受到的损失进行估算,并对未来文化产业各门类的恢复态势进行展望,才能对今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有效的结论。在估算的时候有这样三个前提:


第一,严格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在计算之时尽量精确到各分类的中类,如果出现数据不太明显的情况,要根据往年各中类在大类中的占比,抓主要矛盾,根据主要行业收入的增减来进行估算。


第二,要根据过往的市场表现,明确被估算的对象是不是均匀增长的行业,这一点对于计算的准确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要区分文化产业的销售方向,产品是服务本土市场的,还是服务出口市场的,这一点影响非常大。以本土为主的回暖较快,以出口为主的行业情况比较复杂。


对于全国来说,1月23日之前,大部分的文化消费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的,因此,我们认为2月和3月两个月是文化产业整体损失最大的月份。随着全国各地分区分级推动复工复产情况的开展,大部分地区都已经从高风险区域转变为中低风险区域,而低风险区域意味着不光制造业、银行以及其他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门类能开门营业,连电影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商场等场所也能够开始复工复产,南京、安徽的一些官员也已经起到了表率作用,带头消费,提振市场的消费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4月之后,文化产业各门类将以不同的恢复速度扭转状态。



自2018年至今,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个季度的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收数据中可以看出,贡献比最高的几个门类分别是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四个大类,总计贡献了文化产业70%的营收,而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两个中类贡献率则较小,二者一个季度的营收贡献率大概在2%左右。


2019年,内容创作生产贡献了规模以上营收1.9万亿,保持了6%的增长态势,文化传播渠道则贡献了1.1万亿,保持了8%的增长态势,均为增长态势良好的文化产业类型。对于这两大类来说,存在三部分的收入来源,分别是以政府购买或是财政支付的收入来源、以工业制造和出口为主的工艺美术品及陶瓷制造和销售,以及面向消费市场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数字出版内容。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出版业规模已达8300亿,同比增长近20%。根据工信部2019年11月份发布的工艺美术产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00亿,同比增长4%。在疫情中,这两个产业面对着不同的产业态势。


对于出版服务类产业来说,特别是数字出版部门,由于数字化程度较高,且在疫情中,由于用户宅家时间增多,在线视频平台、音乐平台、游戏产品和服务平台、短视频平台、电子书平台、直播平台等行业均取得了20%以上的用户增长,30%以上的日均使用时长增长。


在游戏领域,春节期间,《王者荣耀》在营收上取得了爆发式增长,单日流水破纪录达20亿,排名前10的游戏流水同比增速达40%,但是疫情过后会逐步回落。


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在春节假期的日活跃用户数量最高达到3.11亿,较往年同期增长93.1%;快手以1.77亿日活跃用户数量稳居第二,较往年同期增长55.8%;西瓜视频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则达到了4580万,较往年同期增长30%。


根据这些主要部门的增长情况,我们估计在年近万亿级别市场规模的数字出版领域,2020年第一季度将在增长率上取得新高,折损办公和项目减少的损失后,仍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


而在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传播渠道两大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工艺美术品和艺术陶瓷的制造和销售。对这个领域而言,情况则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1-2月份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减少了30%;1-2月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348.40亿元,累计减少了25.7%。在8400亿的工艺美术品市场中,第一季度的产值约为全年产值的19%-22%左右,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增长态势来说,2020年第一季度本应获得的工艺美术品营收为1680亿元,刨除出口的350亿元,内销约为1200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损失比重为25%,也就是说第一季度内销损失了300亿元,加上出口部门约116亿元的损失,工艺美术品和艺术陶瓷的制造和销售在这一季度中的损失大概在400亿元左右。


对于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传播渠道两个门类来说,除去财政兜底、旱涝保收的政府购买部分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传统的出版、演艺、拍卖、电影放映等领域的损失,一季度也将损失近150亿左右,所以最终来说,占据文化及相关产业三分之一的这两个领域,在疫情冲击的两个月内,将出现近550亿的直接损失。



根据往年的数据显示,新闻信息服务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第一季度的收入一般在1500亿元上下,且第一季度往往是年营收的低点。得益于线上发行和传播的加持,以及云办公在疫情期间发挥的巨大作用,1-2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35亿GB,同比增长44.2%,如此庞大的流量增加,必定会有更多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付费行为。例如在在线视频平台领域,QuestMobile报告显示,用户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线上行为更加活跃。在线视频行业2020年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突破3亿、较平日增长20%。


部分视频平台也针对疫情影响进行了发声,B站创始人陈睿称:“B站的业务比较多,所以不同的业务受疫情的影响不一样。比如电商业务,因为物流原因,财务收入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像游戏、视频会员这些业务,反而因为假期延长了一个多月,影响是正向的。综合下来,我们认为短期对于B站整体影响不大。”根据以上结论,我们认为新闻信息服务在疫情期间,整体的行业营收上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或者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文化产业依然是出口和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有一个对于全世界工业体系的分类,它分成39个工业大类,529个工业的小类,从大类到小类,中国的产品一样不缺,完整性排在世界第一。


文化装备制造领域里第一个是文化装备生产,该部门除2018年第四季度出现大幅度上涨之外,其他时候基本上保持平稳增长,大概每季度的规模以上营业收入是1777亿元。文化装备生产大类包括了印刷设备制造、演艺设备制造及销售、乐器制造及销售等六个种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2月期间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累计减少30%,复印和胶版印制设备产量累计减少45%,但得益于居家办公和孩子们上网课的原因,各类型的打印机和耗材,包括一些办公产品,在销售上出现了近20%的增速。


演艺设备制造及销售和乐器制造和销售是文化装备生产大类中最重要的两个小类。演艺设备对于演艺市场、会展市场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但在疫情期间这些文化活动没有办法开展,演艺设备制造也就没有订单、没有销售业绩,自然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出现大幅度的营收下滑现象;而对于乐器制造与销售来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的制造下滑20%,但在线上销售方面则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京东数据显示,2月份,京东超市键盘乐器销量同比增长24倍,西洋管乐器销量同比增长15倍,西洋打击乐器销量则同比增长9倍。对于乐器厂家和经销商来说,这些存量商品的销售对于行业而言无异于是雪中送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乐器制造的有生力量。



第二个是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领域及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的两个领域。近年来,这个领域各季度的营收也相当稳定,每个季度的。会展服务、笔墨纸砚的生产和销售、我们生活中常接触的打印店的收入、各种各样的经纪人或是代理、婚庆、租相机设备、彩电、耳机、过年放烟火、玩具,都是这个领域的事儿。但也正是因为这个领域非常依赖我们的生活需求及产业需求,是个处在产业链末端的产业门类,因此产业链上游发生问题的时候,该领域很难自我保全。


正如疫情中,会展行业全部暂停,婚庆活动全部暂停。因为影视剧创作全部叫停,所以相机各种设备的租赁也暂停,经纪活动也暂停,出版社能上班的我觉得也不多,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说,电视产量下滑25%,文体工艺娱乐设备制造下滑20%,玩具制造和出口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顿,尽管一月份的有所收入,过年期间玩具销量也迎来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依然不能阻挡整个文化制造领域被冻结的情况,保守估计这两个加起来一季度贡献1万亿营收的门类,将有40%左右的营收下滑,也就是产生了4000亿的损失。


将各个产业门类的损失进行加总后我们发现,仅疫情从爆发到趋于稳定的两个月时间之内,文化及相关领域中的损失便达到5600亿元左右。尽管线上的文化消费能够有效地缓解整个文化产业的阵痛,但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这么大的损失背后,一定是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在疫情中顶住压力继续前行,或是损失过重,不得不停下来脚步进行止损。


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文化产业损失了5600亿元,也就是不到去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收8.6万亿的7%,文化产业一定能挺过去。文化产业是能挺过去的,但有些企业却不一定能挺过去,文化市场能挺过去,文化消费的信心能不能挺过去。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疫情之后,文化产业如何快速回暖提出办法。


疫情之后,文化产业怎么办


疫情之后文化产业若想快速回暖,实现快速回暖,离不开四个“好”。


第一,好环境。正如上一讲所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则能够为文化产业赋能,带来更多新的产品,激发更多新的业态,提供更多新的工具。这次疫情中,我们就充分看到了数字技术的可能性,抛开每天压榨我们剩余价值的钉钉、腾讯会议、微信等办公软件,线上教育的快速增长、健身app、生鲜app在疫情期间也意外地得到了绝佳的发展机遇,而直播带货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营销可能性。


此外,国内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海外疫情的情况,正如前面提到的,若国外经济下滑,对于我国的经济形势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涵义中,经济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联系同样是应有之义。因此,面对全球经济逐渐蒙上的阴霾,我们并不能够确定文化产业将有多长时间处于非常严苛的全球局势变化的挑战中。


第二,好政策。“政策自有颜如玉,政策自有黄金屋”在具体的政策支持方面,目前各省市已经陆续出台了很多支持文化产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例如北京的28条、南京的发放消费券、上海在疫情期间便已开始鼓励线上消费等等,各政策中涉及到的奖补和援助资金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对于水电气各方面基础公共服务的费用减免也很实在,如果能够扎实地推动这些政策在市场中广泛地发挥作用,一定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好内容。要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一定要设计和创作好内容,在文化核心领域乏力,将新闻传播、内容创作生产、文化传播渠道等文化产业的关键领域做大,做强。


第四,好宣传。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发生之时,我们记住了这么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较为幸运的是,虽然我国文化制造业的出口非常强势,但更多的文化创作和文化服务则主要面向的是本土市场,而我国本土市场的规模又足够庞大。因此,在全球经济面临极高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在尽可能地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做好新基建投资的同时,要挖掘文化消费的潜力。所谓新基建对应的是我们原来基础设施的“铁公基”,“铁”是指高铁,“公”就是高速公路,“基”就是基础设施。新基建,简单说就是“4+3”,新基建当中和数字经济相关的四大类包括5G、计算基础设施、赋能基础设施、转型类基础设施,另外的“3”是指“债务融资、项目库、政策扶持”。把握好新基建,中小企业迎着逆势,选择好方向,也能获得发展。


人类要永远和病毒相生相克。这次疫情不是终点。疫情让许多小微企业的脆弱性、薄弱性暴露了出来。但是发展不光要看到现状,还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研究了疫情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后,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消费的趋势问题。


怎么看待疫情中的消费新现象?我们成立中传文产云书院,就是要回答数字化传播、通识教育和研究、线上线下的合作,而且不限于文化产业范围,也希望跨界和跨国合作。云书院希望能找到一些符合书院发展前景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欢迎今天晚上八点钟继续关注:冬去春来,文旅消费如何向阳而生。


网友提问精选




网友助人为乐的橙子先生: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疫情之后的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这个题目有点太大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要始终如一坚持的。文化自觉就是要把我们的文化精气体现在具体的产业纹理中来。同时,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比如,此次疫情中,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说中医可以治愈冠状病毒就过于夸大了。



网友小吴一宝别抑郁:疫情对剧场的影响以及对“云演出”的形式怎么看待?

疫情影响下剧场全关了,这是灭顶之灾。云演出肯定不如实际演出好,但是有比没有强,同时我也觉得不是把舞台演出直接变成视频播放就叫网上演出,有没有可能进行网络二次创作?有没有新的表达方式?怎么和观众的互动?这是值得探讨的。



网友极地北辰:受疫情影响,今年是否会出现基建热?

一点都不用怀疑,新基建建设已经纳入到国家的总体经济建设的盘子里去了。今年的新基建热一定会出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新基建发展,关于新基建的问题我今天的课程中提到过多次,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网友:疫情过后如何提振文旅产业的市场信心?

文化和旅游的市场信心还有略有不同,但是共同的认知是:第一要认清形势,国际国内都要认清。第二,别只着报复式消费、爆发式增长。要把它往复杂里想,往坏处想,往好处努力才是对的。第三要积极的去寻找那些新的商机,新的领域。



网友用户5436046546099: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回暖的过程当中,如何增强落地性?

现在政策最难的就是最后一公里。如何落地?是要真正解决和现行政策的一致性。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旧厂房改造,政策都是支持它的,但是没有解决消防的问题,老旧厂房就叫违法建筑。没有解决土地性质,就属于非法行为。所以打破政策上的瓶颈就是要有实施细则,要和现有政策对接好。


(本文内容根据范周教授现场录音整理)



END



责   编 | 宋立夫  侯雪彤  李 渊

美   编 | 万晨阳


推荐阅读



第一讲 | 疫情当前,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共度难关!

第一讲直播反馈来了!听听大家怎么说?

全球疫情观察② | 多国进入紧急状态!全球旅游业受到冲击,我们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观察① | 病毒无国界,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